來源:中國風機網
內容:
“空氣品質與生活健康"是一直關注的大問題,長期以來利用自然通風改善室內居住狀態,積累了豐富經驗,形成了各種的鄉土建筑
20世紀初,開始采用機械通風的方法來改善室內空氣環境。制冷空調系統的出現,為人們創造了舒適的空調環境,但是空調帶來的健康與耗能問題日益引起人們重視。
80年代以來,由舒適性空調向健康節能空調發展。對室內空氣品質高度關注,目的創造一種衛生、健康、舒適和充滿活力的室內空氣環境。空氣品質問題的由來:
70年代末石油危機,為盡快降低建筑能耗采用:加強建筑物的氣密性、提高熱絕緣性、降低室內小新風量標準、次優溫度控制。
室內有害物濃度提高,長期在室內工作的人們,出現眼、喉刺激、鼻塞、頭痛、頭暈、惡心、胸悶、乏力、皮膚干燥、嗜睡、煩躁等癥狀,統稱為“建筑病綜合癥"(Sick Building Syndrome). 室內空氣品質真正起因
IAQ誘發的深層次問題:為什么傳統建筑,自然通風建筑不會出現IAQ問題?為什么空調建筑要采用小新風量?為什么要采用一次回風,二次回風,甚至無新風的家用空調?因為全新風空調能耗太大!為什么空調能耗太大?目前思路局限性:現代建筑強調功能,外表:忽略建筑本體作用(熱工性能與通風)使用期限縮短:降低造價,提高設備費用不合理的冷、熱源偏重熱濕交換效率,傳統的空調設計思路,不合適的氣流技術,錯誤的污染控制觀念,目前控制誤區,室內環境控制長期存在的問題:千方百計提高熱濕處理效率,重視舒適熱環境,忽視空氣品質,重視室內污染,但不考慮室內多種長期低濃度污染,偏激的節能措施,目前研究局限性:局限于熱舒適,忽視了身心健康,只考慮一時感覺,難以涉及常期感受,研究方法主要偏重于物理學方面,還不能全面考慮到生理學和心理學方面,使得熱舒適理論不完善,控制技術有缺陷;目前技術局限性:不合理的技術標準、規范、導則,錯誤設計、不合適承建和不良的維護,將室內空氣品質簡單地認為一個通風問題(ASHRAE的大的教訓之一)改善室內空氣品質實際上是一個系統工程,并不是單一的措施或方法能奏效(多因子,多途經地誘發了室內空氣品質問題);現代人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變:如今人們在室內時間常超過80%,密閉或通風不良的室內某些污染物濃度超過室外。呼吸道是人免疫力弱的途徑。一個成年人平均呼吸次數為10~15min-1,每次需要0.5升空氣,以平均70歲壽命來計算,每個人一生要用27萬m3空氣。這些空氣進入人體內,在總表面積為60~80m2的肺泡里,經物理擴散進入體內交換;心理上、精神上長期受到不良影響,導致植物神經系統的紊亂,免疫力減退,造成在行為上和器官功能上的變化,所遭受的潛在危害是無法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