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治周末
內容:
法治周末:作為專業研究者,你如何看待北京的空氣質量變化?
謝紹東:北京的空氣質量正在逐漸改善,并非逐漸惡化。糟糕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也有新的問題出現,也并非一時半會兒可以解決。
1997年至1999年(空氣質量問題)比較嚴重。那時,我們感覺沒有盡頭、沒有希望。你怎么宣傳PM2.5、呼吁藍天,沒有人響應,也沒有人關注,還在不停地排污。那時候,我們的心情是很難受的。
現在,公眾在覺醒,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這就意味著要開始好起來了。大家越關注,空氣質量變好的希望就越大。大家都拿出口罩來管住自己的嘴,也就會管住自己的行為了。
法治周末:可能在這個時間節點推出矮馬預報正合適。
謝紹東:對。十年前搞這個事情,沒人關注。十年前是政府該做事情的時候,現在,政府已經把大塊兒的事情做完了,政府管理走向精細化階段,這時就需要公眾參與得更多。到了公眾該做事情的時候了。
法治周末:但許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應該做些什么,比如該不該戴口罩。
謝紹東:戴口罩只能攔截下一些大的顆粒,對小顆粒物作用不大。PM2.5是指顆粒物的粒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所有顆粒物的總和,包括納米級顆粒物,有些對人體更有害的反而是特別小的。口罩的孔隙尺寸,如果真到了能將這些顆粒物攔截下來的程度,人呼吸會很困難;如果空氣特別臟,還會(造成)堵塞。
法治周末:所以做矮馬預報,也是為了引起普通公眾對大氣污染的關注。
謝紹東: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關注未來空氣質量的變化,據此安排未來的工作與生活的行為,在空氣質量不太好的日子少安排一些活動,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就會降下來。
有朋友曾經告訴我,看矮馬預報,就可以告訴保姆,哪天空氣不好不要讓老人出門,哪天空氣好可以帶孩子出去玩。如果公眾意識再強一些,他就會自覺安排如何綠色出行了,這種潛在的公眾減排大氣污染物的能力是值得關注和挖掘的。
地方為空氣質量“報數”存在重復建設問題
法治周末:矮馬團隊希望在為公眾提供預報產品和科普平臺的同時,還能為政府部門及相關機構提供預報參考數值。
謝紹東:空氣污染的流動性,哪里都無法獨善其身。國務院發布的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指導性建議,一些地方尚未深入意識到(其重要性)。如果作出這樣一張全國性的空氣質量預報態勢圖,群眾和領導就能夠直觀地體會到空氣污染區域性的特征,實施搞聯防聯控也許就容易一些。
同時,我們還希望通過矮馬,推動環境保護咨詢市場的發展。目前在國內,這個市場很有限,沒有形成氣候。
法治周末:也就是說,你比較推薦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據我了解,美國的空氣質量預報發布是以政府為主導、以私營為輔助的。但從數值預報產品的研發和制作來看,民營力量不容忽視。政府也會采取年費等形式購買民營機構的預報及輔助產品。
謝紹東:如果有這樣的咨詢團隊,他們有能力模擬與預報空氣質量,對每個地方都能研究得比較清楚,能回答空氣污染的成因與來源,還能提出空氣質量改善的建議。那么,各級政府就沒有必要每級都建設空氣質量預報系統,可以向專業的咨詢團隊購買產品服務。
同時,政府也有(進行)各種選擇的權利,且只需支付很少量的費用。其實,壓力在(提供)咨詢(的)團隊。如果做得好,團隊就會強大,掌握更多的信息,逐漸就會培養一批很強的專業隊伍,這個產業、市場也會發展。
法治周末:胡泳濤博士提道,“中國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地方性空氣質量數值預報系統,只需要兩三個全國性的以及多個區域性的數值預報系統”。對此,你如何看待?
謝紹東:目前國內的這種重復建設是存在的。
政府還要培養一撥專業人員,經費花銷也很多。如果每一個大、中、小城市都去建設這樣的科技團隊,這就會重復建設。比如長三角城市群地區,如果每個城市都建立一套自己的空氣質量預報系統和專業隊伍,對那些中小城市實際是沒有必要的。
法治周末:你希望矮馬一直走下去嗎?
謝紹東:矮馬是新鮮事物,希望公眾喜歡它、愛護它,讓它成長。矮馬也有缺點,也有不足,希望公眾能夠包容它。我希望矮馬能長期存在下去,直到中國的空氣質量改善了,它就沒有了,因為那時,就不需要(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