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方面措施主要包括:
一是嚴控增量。按照“以新代老、總量減少”原則審批建設項目,不再新建、擴建使用煤、重油和渣油等高污染燃料的建設項目,制訂發布更為嚴格的第二批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污染工業行業調整退出目錄等。
二是壓減燃煤。完成2600蒸噸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核心區4.4萬戶平房采暖小煤爐改造,基本實現中心城區“無煤化”;推動西北、東北熱電中心建設和國華、高井、科利源熱電廠替代;啟動遠郊區縣集中供熱中心煙氣脫硝治理工程等。
三是綠色交通。全面實施第五階段輕型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力爭淘汰高排放老舊機動車約18萬輛,加強在用車、檢測場、非道路機械、儲油庫和加油站等監管,減少以機動車為主的交通排放。
四是遏制揚塵。發布實施《北京市建設施工現場管理辦法》和《創建綠色施工文明安全工地活動管理辦法》。強化渣土運輸和道路遺撒夜間檢查,推動建筑垃圾運輸車輛“四統一”標準管理。繼續提高道路清掃保潔水平。
五是治理工業。繼續推動高污染企業淘汰退出,實現2012年到2013年底累計達到450家以上目標。實施建材、煤場、水泥等行業物料儲運系統密閉化改造,啟動水泥廠煙氣脫硝治理。在汽車制造、機械、電子、印刷、家具、汽車修理等行業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減少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5000噸以上。
六是增加容量。推動實施平原地區35萬畝造林綠化,推進潮白河流域綜合治理、新增水域面積100公頃,增加城市環境容量。
七是加強執法。在鑄造、汽車制造、汽車修理、印刷、餐飲等行業,開展環保專項檢查。加大對燕山石化公司、水泥廠等重點排污企業的執法檢查力度。加強對露天燒烤,露天焚燒秸稈、落葉、瀝青、塑料、垃圾等行為的監管。
八是強化保障。做好空氣質量監測和信息發布,組織開展PM2.5源解析及治理技術研究。起草完成《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送審稿),固化多年來行之有效的污染控制措施,新增總量控制、排污許可等更強有力的管理制度。研究實施使用清潔能源供暖設施運行等經濟補貼政策。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互聯網、手機等,加大環保宣傳力度,營造大氣污染治理人人有責的良好社會氛圍。積極推進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推動共同改善區域空氣質量。
PM2.5的監測和治理是我市近兩年來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的重點工作目標。2012年,我市加快完成了PM2.5監測網絡建設,用不到一年時間建成了全市35個PM2.5監測站點,去年10月份35個站點全部安裝完畢開始發布試運行數據。今年起,我市PM2.5監測網絡全面正式運行,通過網絡、手機等空氣質量發布平臺,實時更新數據,為公眾提供服務。在完善PM2.5監測信息服務之后,《2013年行動計劃》將綜合治理PM2.5及相關污染物的各項措施推向深入。
《2013年行動計劃》的主要特點是:
一是實施綜合治理。針對PM2.5等污染物成因復雜、來源廣泛的特點,在燃煤、機動車、工業、揚塵污染防治等方面,實施多種污染物綜合治理、協同減排,既治理各行業直接排放的一次污染物,同時注重治理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揮發性有機物(VOCs)等前體物通過反應生成的細顆粒物(PM2.5)等二次污染物。
二是突出標本兼治。既實施污染末端治理,又從源頭減少污染排放,更加注重優化能源結構、提升產業結構、構建綠色交通體系,轉變生產和生活方式,從根本上減少污染物排放,為建設美麗北京奠定良好環境基礎。
三是多措并舉促進減排。打好“組合拳”,控制我市污染物新增量、削減存量,并通過加強生態建設,提高環境容量。同時,采取經濟、立法、科研、公眾參與等多種手段,推進治理措施的落實,促進大氣環境環境質量改善。
四是更加注重措施的實效性。各項任務均分解落實到各區縣政府、市有關部門和單位,既設定了總體目標,又明確了轄區任務指標,突出了區縣屬地責任、行業監管責任和排污單位環保主體責任,以確保各項任務的切實落實。
國外發達國家和大城市治理歷程和經驗表明,大氣污染治理是一個長期、艱巨而復雜的過程,涉及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日常生活中烹飪、燒烤、采暖、機動車出行、裝修、燃放*等都會產生大氣污染。北京面臨的是復合型、壓縮型大氣污染,防治形勢異常嚴峻。治理大氣污染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每個企業、每個單位、每個家庭、每個人都可以為大氣污染治理貢獻一份力量。《2013年清潔行動計劃》的實施只是我們長期堅持不懈地實施污染減排措施的一個節點,要實現大氣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更需要全體社會共同努力與參與,一起踐行綠色的生產、生活、消費方式,共建美好家園、美好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