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環境報
內容:中國環境報記者 張秋蕾 12月5日北京報道 環境保護部今日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環境保護部污染防治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國務院近日批復了《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這是我國部綜合性大氣污染防治的規劃,標志著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逐步由污染物總量控制為目標導向向以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導向轉變,由主要防治一次污染向既防治一次污染又注重二次污染轉變。“十一五”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各地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積極進展,超額完成了二氧化硫減排目標,全國大氣環境質量保持基本穩定。然而,我國大氣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等重點區域污染排放負荷巨大,以臭氧、細顆粒物和酸雨為特征的區域性復合型大氣污染日益突出。
《規劃》范圍包括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遼寧中部、山東、武漢及其周邊、長株潭、成渝、海峽西岸、山西中北部、陜西關中、甘寧、新疆烏魯木齊城市群等13個重點區域,涉及19個省(區、市)、11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規劃面積132.56萬平方公里,面積、人口、經濟總量、煤炭消費分別占全國的14%、48%、71%、5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分別占全國的48%、51%、42%、50%。
《規劃》提出,到2015年,重點區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業煙粉塵排放量分別下降12%、13%、10%,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展開;環境空氣質量有所改善,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細顆粒物年均濃度分別下降10%、10%、7%、5%,臭氧污染得到初步控制,酸雨污染有所減輕;建立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區域大氣環境管理能力明顯提高。同時,針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復合型污染十分嚴重的特點,要求其細顆粒物年均濃度下降6%。 《規劃》根據大氣污染特征,將13個重點區域劃分為復合型污染嚴重型、復合型污染顯現型、傳統煤煙型3種類型,實施分類指導。對各個重點區域又劃分了重點控制區與一般控制區,實施分區管理。對重點控制區涉及的47個城市,在環境準入、污染源治理以及相關任務措施的完成時限等方面提出更加嚴格的管理要求。《規劃》要求,“十二五”期間應重點抓好四項工作任務:一是統籌區域環境資源,優化產業結構與布局,為強化源頭管理,在重點區域內嚴格限制火電、鋼鐵、水泥、石化等行業高污染項目,特別提出新建項目實行區域內現役源倍量削減替代,以及重點控制區內新建項目必須滿足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中特別排放限值要求;二是加強能源清潔利用,控制區域煤炭消費總量,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與山東城市群試行煤炭消費總量控制試點,逐步淘汰分散燃煤小鍋爐;三是深化大氣污染治理,實施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在實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總量控制的基礎上,切實加強煙粉塵與揮發性有機物的控制,實施多污染物協同控制與多污染源綜合管理;四是創新區域管理機制、提升聯防聯控管理能力,從機制體制建設、政策保障、能力建設等方面創新管理措施,全面提升重點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管理能力。
《規劃》指出,為把目標和任務落到實處,要積極實施二氧化硫治理、氮氧化物治理、工業煙粉塵治理、工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油氣回收、黃標車淘汰、揚塵綜合整治、能力建設等8類重點工程項目,投資需求約3500億元。項目資金以地方投資為主,中央財政對符合投資方向的項目予以適當支持,同時落實企業治污責任,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格局。
這位負責人表示,目前,環境保護部正會同有關部門制定配套的《規劃》評估考核辦法和相關細則,2013年起每年將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年度考核,2016年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終期評估與考核。年度考核與終期評估結果向國務院報告,并向社會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