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證券報
內容:
據新華網報道,環保部和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大氣污染防治責任書將在11月底簽完,下一步每個省區市將編制詳細實施細則。地方政府與環保部簽定責任書。責任書的簽訂,可認為是各省區市簽下了"環保軍令狀",有望大大提升環保行業的執行力度,大氣防治相關的環保企業的訂單空間預計將不斷增多。
自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頒布以來,各地治理環境的力度持續增大。但同時,今冬全國各地遭遇霧霾"圍城"的現象還在惡化,為應對冬季霧霾頻發,環保部近日發出《關于做好2013年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在預測出現重污染天氣時,采取企業停產、機動車限行、禁止露天燒烤等強制性措施。
依據新出臺的《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偷排偷放、屢查屢犯等企業環境違法行為,涉嫌環境污染犯罪的,一律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此前,一些省份已經開始著手大力治理大氣環境。貴州省政府于10月16日公開發布環保12件實事。該省政府辦公廳還下發通知,要求切實增強做好環境保護12件實事的責任感。省環保廳同時推出了"四個等于零"環保考核標準,即不能完成目標責任書任務的、不能按時推進環境保護12件實事的、出現重大污染事故的、出現干部腐敗案件的,工作成績一律等于零,明確把環保和政績掛鉤。
而青海省近期在財政方面籌款支持大氣治理。省財政部近日籌措1億元資金,支持以西寧市為重點的東部城市群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據悉,安排的資金主要用于3個方面:城市道路揚塵治理、鼓勵淘汰黃標車的補助、以及補助鍋爐"煤改氣"工程。
從目前看,各省市治理環境污染的重點是大氣治理,而大氣治理的首要項目,則是空間監測。在貴州省12件環保實事之中,完成環境監管能力相關建設項目。貴州省計劃從2013年起到2015年,用3年時間完成環境監管能力相關項目建設。2014年,全面建成縣城空氣自動監測站,2015年完成環保數字運用、監控、指揮平臺建設,省環境科學研究設計院建成國家環境保護重點實驗室。
從環保部月度公布的數據看,全國約70%的城市空氣質量不達標,究其原因主要是三大方面,一是我國經濟總體呈現粗放式發展;二是產業和能源結構不合理;第三就是環保法律標準體系有待完善并且執法力度不夠。而這相當程度依賴環境監測體系的改善。
相關信息顯示,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已經在政府環境監測市場中拿到訂單。先河環保(300137,股吧)已與河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簽署約6000萬元的空氣監測網建設項目合同;萬邦達(300055,股吧)與神木天元化工簽署約3.9億元的工業廢水處項目,該金額占比公司2012年營業總收入近七成;永清環保(300187,股吧)、國電清新(002573,股吧)等公司也在近期接到了大單。可以預計,隨著大氣治理的力度加大,越來越多的訂單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