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們更多關注那些看得見、感受得到的污染物。隨著霧霾等污染現象的出現,我們逐漸開始關注細顆粒物和臭氧等物質。VOCs作為灰霾的來源之一,也隨之進入公眾視野,被新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納入監管范圍。
因為認識較晚,VOCs防控和治理也遲了半拍。直至2010年5月,國務院轉發九部委《關于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質量的指導意見》,從國家層面提出VOCs污染控制,才將其列入大氣污染防治范圍。
此后,VOCs治理政策不斷加碼,政策頻發。
1、 VOCs治理政策不斷加碼
2012年10月,環境保護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要求開展重點行業治理,完善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體系。
2013年5月,環境保護部下發《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在VOCs污染防治策略和方法方面給出指導性意見。
2013年9月,《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
2014年12月,《石化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方案》提出到2017年,全國石化行業基本完成VOCs綜合整治工作,VOCs排放總量較2014年削減30%以上。
2016年1月,新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對產生揮發性有機物廢氣的生產和服務活動提出了防治要求。
2016年1月,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在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提出,2016年,全面推進石化行業VOCs綜合整治,啟動化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業VOCs治理。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在重點區域、重點行業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控制,全國排放總量下降10%以上。
2、VOCs政策頻發原因幾何?
從過去的“認識不足”,到現在將VOCs治理與其他大氣污染物提到同一高度,表明了國家嚴控VOCs、加快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決心,同時也表明針對VOCs的治理變得越來越重要。
為何國家不斷重視VOCs的治理?VOCs治理的政策頻發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在小編看來,理由有以下幾點:
VOCs是形成霧霾和臭氧的前體物
近年來,霧霾污染越來越嚴重,分析其成分主要由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細顆粒物(PM2.5)組成,而揮發性有機物VOCs是PM2.5和臭氧形成的重要前體物,是形成霧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果VOCs的排放減少了,霧霾和臭氧的產生自然就減少了。
除臭市場需求巨大,技術發展迅速
異味污染物包括臭味、香味、甜味、酸味、辣味及苦味等異于一般空氣的氣味。在這些“異味污染物”中,大部分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異味的治理技術較多,以吸附技術、吸收技術、生物技術、低溫等離子體技術為主,光氧化及光催化技術近年來也得到部分應用,
異味治理涉及到民生問題,近年來各地環保部門明顯加大了對異味的治理力度。由于涉及的行業眾多,加之以前對異味的治理重視不夠,目前和將來異味治理的市場巨大。
民眾對空氣的關注度提高
去年年初柴靜制作的霧霾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播出后,就引起了不少民眾的關注,社會反響強烈。在環境污染這個中國人休戚與共的問題上,《穹頂之下》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鳴。作為非環保人士的普通一員,從柴靜身上,我們看到了公眾環保意識的日益增強,體會到公眾對改善環境質量、維護身體健康的熱切期盼。民眾的覺醒和民意的高漲提高了政府的重視,而政府推行全面、有效的環保政策又進一步推動環保理念的發展和環保組織的壯大。如此進入一個良性循環,推動著VOCs的治理不斷得到重視和發展。
3、未來共同見證
對于VOCs的治理,小編認為有國家的政策方案作為保障只是一個前提。完善的VOCs排放標準體系,合理的VOCs排污收費標準,嚴格的VOCs監管檢測制度、不斷改進的VOCs治理技術這些都要跟上步伐。政府、企業、民眾三者“同仇敵愾”共同對付VOCs。
在VOCs的治理上,多方都做了很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未來如何,我們共同見證。